|
泉工機械生產車間,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智能磚機。 華德機電空壓機生產車間 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。近年來,泉州臺商投資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“強產業、興城市”雙輪驅動部署要求,制定《加快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》,協調解決機械裝備企業生產中遇到困難和問題,扎實推進產業發展,該區現有裝備制造產業規上企業47家,2022年完成產值176億元,同比增長5.1%,占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產值20%,主要包括戶外智能開關、空壓機、磚機生產線、家用電器等支柱工業產品。 □本報記者 陳桂生 通訊員 吳雅超 文/圖 培育龍頭 健全產業鏈條 走進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,敞亮的鋼結構廠房內,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產和調試各類制磚機械設備。作為國內砌塊成型機行業的龍頭企業,該公司產品涵蓋全系列生態砌塊自動化設備,秉承“以服務和品質成就制磚一體化解決方案運營商”理念,在融合德國先進技術的基礎上,積極創新、研發,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,產品銷售遍布中國及海外120多個國家和地區,銷量穩居國內品牌第一位,榮獲工信部第一批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稱號。 近年來,臺商區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培優扶強計劃,動態管理龍頭企業名單,用好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政策,引進一批根植性強的鏈主企業和生態主導型企業,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。臺商區現有裝備制造產業規上企業47家,其中有6家龍頭企業,包括生產戶外智能開關的德普樂科技、宏科電力,生產空壓機的力達機電、華德機電,生產磚機生產線的泉工機械、生產家用電器的億達家用電器等。 臺商區立足產業基礎,按照產城融合發展思路,聘請國家能源研究會編制兼具前沿性、現代化的專業園區產業規劃,高標準規劃建設智能裝備產業園,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,建設臺商區科技創新谷、智能電網電器產業園等項目,充分發揮德普樂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,引導上下游中小企業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進園區,形成強鏈補鏈效應,推動園區高端化、規?;?、差異化發展。 在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專項行動中,臺商區研究出臺關于扶持智能電網電器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,引導德普樂能源科技等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深度融合、嵌入式發展,推動品牌商、制造商、零部件配套企業集聚,已吸引凱中電氣有限公司、環陽絕緣電器有限公司等20家智能電網電器企業入駐,目前初步形成“凱中電氣提供電流傳感器、福建美信達提供電壓傳感器、環陽絕緣電器進行澆注形成極柱成品、福建美科信提供絕緣拉桿、德普樂進行組裝形成斷路、宏科將斷路器與終端進行整機測試形成一二次融合開關”的戶外智能開關產業聯盟。 引導創新 促進轉型升級 臺商區積極發揮研發投入分段補助等財政資金作用,引導企業持續增加科技投入力度,對產品進行升級,豐富產品品類,提高產品附加值,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、精細化發展,2022年培育力達機電、華德機電等為省企業技術中心,泉工機械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,華東電力、華南重工、鉅閩等5家企業為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,睿步智能裝備、東霖電氣等10家高新技術企業,泉工機械HP-1200T型全自動仿石磚生產線評為省內重大技術裝備。2022年專精特新、高新技術企業、技術創新載體等培育情況均完成市里下達的任務指標。 在強化裝備制造業招商方面,臺商區圍繞主攻方向成立一產一策一專班,由區領導帶隊赴上海、廣東等重點區域開展精準招商,2022年已簽約機械裝備產業正式合同項目26個,總投資約400億元,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2個。同時盯住區內存量龍頭企業的增資擴產需求、國內行業龍頭企業進行招商,已成功對接華南重工、力達機電等存量龍頭企業增資擴營項目,目前重點在談盛達智能等裝備制造項目5個。 此外,重點圍繞產業鏈抓招商,依托標準化產業園區,引進園區內龍頭企業關聯、聯動的上下游產業鏈,目前智能電網電器、科技創新谷已完成100%招商、總投資超30億元、預計達產后產值超40億元,中信重工產業基地已入駐25家企業、總投資12億元,臺商機械產業園已對接5家意向企業,中銀聚榮上海交大孵化基地產業園已對接8家意向企業。 今年,臺商區將引導企業持續增加科技投入力度,對產品進行升級,豐富產品品類,提高產品附加值,引導中小企業向專業化、精細化發展,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依托福建省福企云、泉州市“泉企上云”等數字化工程,支持互聯網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、電信運營商與裝備制造企業合作,探討在區里龍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項目,助推龍頭企業提升競爭力。 相關鏈接 臺商區制定裝備制造業發展目標 本報訊 (記者陳桂生 通訊員吳雅超)根據《泉州臺商投資區加快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》,到2025年,全區裝備制造產業產值確保實現450億元,年均增長約28%,力爭超過500億元,年均增長約32%。 方案提出,加快推動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集聚,以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為載體,精準實施強鏈補鏈建鏈,推動裝備制造產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發展,著重從三個方向取得突破:著力攻克智能發電、智能輸電、智能變電、智能配電等關鍵基礎件;突破發展智能成套生產線、空壓機、工業機器人等高端裝備;大力發展紡織服裝機械、制鞋機械、建材機械等輕工智能裝備。 結合臺商區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實際,方案確定四大重點發展領域: 專用裝備制造業。要著力發展與優勢產業配套的紡織服裝機械、制鞋機械、建筑建材機械食品機械等產業機械或專用機器人,積極發展綠色制造與環保專用裝備,推進專用裝備數字化、智能化、成套化、高端化。 通用裝備制造業。著力發展高端機床、專用軸承、新型電動工具、空氣壓縮機、3D打印等通用裝備,提升自主研發和自我配套能力,拓展新領域,壯大規模實力。 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。著力發展軌道列車、船舶修造、特種車等,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,加大項目引進、建設,延伸拓展產業鏈,做大做強交通運輸裝備制造業。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。著力發展智能電網電器、新型儲能裝置及其關鍵器件與材料,大力發展輸配電設備領域的智能裝置,打造智能化電控設備產業鏈。 |